仲春时节,漫步在黄平县重安镇的村落,瓜果飘香,绿树成林。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过农家小院,连接起大片产业地和水果园。凉亭里,老人们在悠闲交谈;广场上,孩童在嬉戏打闹……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。
(资料图)
近年来,黄平县重安镇清水江村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目标,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,大兴文明之风,以扎实举措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。
基层治理,让乡村更和美
“我家三姐妹离家都远,父母不识字,亲自带着我妈妈去县城办事,忙前忙后,非常感谢。” “因家里的一些日常琐事,找到村里,感谢你们的细心调解,打开了我们夫妻的心结。”这是清水江村村民对村两委班子发自肺腑的话语。
黄平县重安镇清水江村一角(田浩呈 摄)
该村以“察实情、说实话、出实招、办实事、见实效”为党群服务的行动指南,通过常态化开展入百家门、关爱留守老人、爱心助学、弘扬传统文化、节庆活动,文化娱乐、孝老爱亲等活动,让文明乡风春风化雨、浸润心田。
同时,清水江村不断深化党建引领,创新“法融网格、共治共享”的基层治理模式,形成了社情民意联排、安全隐患联防、矛盾纠纷联调、治安问题联治、政策法规联宣、邻里互动联动、文明新风联树、致富项目联动、平安建设联创的基层治理新风貌。
黄平县重安镇清水江村一角(田浩呈 摄)
自2022年以来,清水江村共召开院坝会65场次、开展活动20余次,化解村民矛盾纠纷10起,为群众办好实事100余件。
宜居宜业,共享好生活
美丽乡村如何“美得长久”?
近年来,清水江村集合政策、资金、人才要素强力攻坚,以高起点起步、高质量落地、高示范带动,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共建”,大力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农村。
黄平县重安镇清水江村文化长廊
实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。聚焦村内生活垃圾治理、生活污水治理、残垣断壁及杂物乱堆乱放治理等,动员全村党员、村支两委干部等带头开展庭院美化行动。
建立环境评比考核机制。该村以“赛、比、评”为抓手,一周一检查、一月一小结,一季一评比,从“美化、洁化、绿化、序化”等四个方面进行庭院美化评比,把卫生摆在台面上,增强群众的参与和自觉意识。
“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腿泥,现在我们村庄大变样了,越来越干净,大家的生活更幸福了。” “寨子现在越来越漂亮,公共厕所、健身器材、文化广场,应有尽有。” 清水江村民言语间透露出喜悦。
清水江村通过州级特色田园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创建,修建了4480米产业路、1200平方米停车场,改造3380米污水管道,硬化主巷道,修建改厨改厕,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人居生活环境不断提升。
黄平县重安镇清水江村花卉产业。
产业兴则农村兴、产业旺则农村旺。
“趁年轻,我想干一番自己的事业。”清水江村村民杨虎春向记者娓娓道来他的创业路:“去年,我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解决了养牛场地问题,目前已养殖黄牛10余头。”
杨虎春仅是清水江村村民积极干事创业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清水江村积极推进“领头雁”工程,建立村党支部带动、能人带动、政府项目支持等模式,不断壮大“领头雁”群体,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截至目前,全村流转土地50余亩,建成现代高效农业蔬菜大棚、花卉大棚67个,形成了以花卉、蔬菜、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。
下一步,清水江村继续围绕特色产业发展,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,围绕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“五个振兴”,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
编辑 陈化勇
三 沈安永